突然之间,你有没有觉得中国游戏终于高调上场,把全世界的目光都抓在自己身上了?
今年的德国科隆游戏展,那场被无数厂商当成“全球首秀擂台”的盛宴,给了咱们国产游戏一次巨大的台阶。
没错,《黑神话:钟馗》压轴出场,所有人都屏息等着大幕拉开的那一刻,哥们我都替它捏了把汗。
但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,是一场期待了许久的《悟空》DLC硬是没来。
你说气人吧?既然有流量,顺水推舟搞波扩展,热乎的钱不好挣吗?还偏不!
游戏科学这帮人,就像突然走上大马路不按红绿灯过的莽汉,生怕别人不记住他们。
其实让人纳闷的事情太多了。
之前大家都在催——“DLC呢?悟空呢?续集呢?”结果官方直接上新主角,悟空直接靠边站。
公告一出来,“钟馗”横空出世,还顺手给账号改名叫了“黑神话”。
没错,这意味着本来大家以为的西游世界线,转身变成了个体量更可怕的东西:一个以整个中国神话体系为基础的“宇宙”。
你想想,西方有漫威、DC不断割韭菜,咱终于有资格拉开自己神话宇宙的帷幕了。
网络上,中文区玩家刚兴奋起来,海外那边一下子傻眼了。
很多人刷屏问:“Where’s the Wukong DLC?”,“钟馗是谁?”
毕竟这些外国玩家无生无死都记得齐天大圣,钟馗那张红脸长须又不像印象中那样威风凛凛,结果连主角是谁都猜不清。
你说尴不尴尬?
仔细翻翻评论,有外网的兄弟还把钟馗当成什么“新章节悟空”的皮肤。
官方社媒下面问号挂了一墙,想想也不难理解。
国外对中国神话的理解,大多还停在武侠和妖魔混搭的刻板印象。
你让他分清楚《山海经》《聊斋》《西游记》,说实话,这就像让咱一瞬间区分出北欧神话都有哪些巨魔哪种神兽,好歹也吃力。
不过玩梗归玩梗,玩家们的兴奋是真实发生的。
毕竟第一次,国产游戏直接把世界性的展会当成自家舞台,还压了场。
可也有人郁闷了——正主悟空故事线正要进入高潮,DLC就这么黄了。
怎么不顺着赚钱的路继续走?
这事冯骥一出来说得挺清楚。
他承认制作组其实也很挣扎,那些在评论区催更的网友,都是发自内心的真玩家。
DLC的确是最顺滑的选项,趁着热度再铺一波内容,让猴哥的故事继续下山,这叫顺理成章。
可是,三年磨一剑,他们这些搞游戏的老炮偏偏不愿再复制自我。
他们觉得,做DLC就是调包,把手上的鸡肋分几次剁成更碎的小鸡肋再卖一遍。
但新IP——一个根本陌生、不确定但却可能大放异彩的故事线,他们觉得更刺激。
说大白话,就是一群人做了十几年西游,忽然哪天觉得人生就这么一条路太没意思。
想尝试神魔、志怪题材,说走就走。
看得出,这帮人胃口大得很,喜欢挑战硬骨头。
也许就像冯骥说的,真正的勇气并不是捧着眼前的蛋糕不肯撒手,而是有底气把蛋糕往地上一摔,然后扬手说:哥再做一份。
再回头来看这回的钟馗。
游戏科学没说直接去做多爆款合辑,而是决定从零开始构建一套独立冒险、独立英雄的全新体系。
什么DLC,那是西方式的惯性扩展,咱东方这次是“辟新路”真开荒。
有种不信邪的劲头。
游戏行业都讲叫“安全第一”,但安全了,就也意味着创意和拓荒的死水一潭。
他们放弃速成,它的冒险,其实也是替所有国产3A争一口气。
你说能不能成功,鬼才知道。
失败了,顶多一地鸡毛;但要真赢了,这就是“牌面”!
再谈一下技术话题。
有一说一,《悟空》之前的技术力就已经把市场嚯了一遍。
武侠、变身、场景交互,这些玩家估摸着还没玩够。
可钟馗亮相一看,光是CG预告片的那段斩鬼,都有点七级地震效果。
刀剑破碎的特效、流体的弧线、石狮崩裂的物理演算,突然就把国产游戏的机械感甩到脑后了。
还说啥?
人家直接自研“玄黄物理引擎”,不是买来装点门面的壳,是真的砸钱堆技术。
有网友戏言,“看的不是钟馗,是物理课代表砍人”。
你想的到吗?几年时间,国产打怪游戏连石头崩裂角度都讲究力学轨道,真有点不给同行活路的意思。
当然,最让人关注的,还是官方那句喊得很狠,“狠狠反思过去的不足”。
还真不是嘴上说说。
《悟空》那会儿,最被玩家喷的就是剧情断层,支线闭合不全,环境叙事太飘。
这次“钟馗”玩起双线叙事,有少年卷轴线跟唐代捉妖线穿插,“魂”味儿还有,故事结构明显更顺。
这一招,明显是吃一堑长一智,也看得出制作团队一点点试错、折腾,把玩家的老毛病真往心里去了。
玩法系统也大变样,从“七十二变”变身皮肤,转到符咒流,道术流体术随便搓一锅。
你可以想象,主角手里符纸掷出万千雷火,秒变“雷公”上线,一顿操作猛如虎,套路花里胡哨。
玩腻了悟空变身,这回可以是法术大师兼体术老哥。
不得不说,这“变味儿”的新感觉,恰是那些只懂炒冷饭的厂子学不来的。
说实话,这波操作其实对国产游戏行业来说事关命脉。
手游市场风头正劲,一堆厂子靠着氪金卡池横扫江湖,单机游戏成了稀缺物种。
游戏科学这会站出来,再一次按头强调“买断制单机”,其实是给不堪其扰的玩家们打一剂强心针。
熟悉的梗你们懂,“买断制”这词就像一面旗帜,哪怕累死累活,也没人愿意继续打工人翻手游的坑。
怪不得宣布新作之后,Steam上的《悟空》还突突涨了37%的销量。
单机的“长尾效应”,终于要在国产市场变现了。
不是所有人都爱碰碰乐、签到领奖,核心玩家还是对内容自带执念。
顺便提句,背后的人才流动也起涟漪了。
猎头说,最近从手游跳去单机项目的简历一下子多了两倍。
看似一场产品升级,实际上牵一发而动全身,整个行业早暗暗酝酿着一次大洗牌。
五年后再回头看2025科隆展,谁又记得那晚的热血和一地鸡毛?
到时候,除了《钟馗》,可能还有更多宇宙级神魔跑出来捣乱,换句话说,这帮研发人种下的是棵会生花的树。
最妙的一点是什么?
钟馗这位主角,不再只是“年画红脸大叔”,而是真实游走在善恶边界的人性“反派英雄”。
他的剑,跟斩鬼一样,也在斩自己的心魔。
一个角色不再只服务于传说,更像是团队的影子,把创作者的困惑和冲撞一并打包进了作品里。
你能感觉到,这不是一锤子买卖。
这是那种“DLC都不想做,要做就做个新世界,连神仙都得重新写剧本”的气势。
网友们可能还会问,放着悟空黄金时代不过,要自讨苦吃干新活,到底值不值?
真要动脑筋,事情哪有对错?
有人会说恐怕是还没想明白自己要什么,或者是没吃够前作赚到的钱。
可是换个角度看,那些抛弃舒适区,一脚踏进未知领域的人,有几个人不是追梦少年的模样?
不拼一把,谁甘心一辈子只有猴哥这盘菜?
连行业格局都因为一部游戏大作发生转折,人才流向也开始逆转,谁敢说这不是“内容为王”时代的小风口?
山雨欲来,牌桌已抖。
所以,钟馗的剑不是只杀妖怪。
它也断了国产游戏在自己天花板前的心魔、陌生感和那一层执念。
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,国产3A未来不是只有一家独大,不是只有一个西游,不只是赶上世界潮流一两回,推动行业进化成全新生态,那一夜的冒险,谁再敢笑它“自作聪明”?
其实想想也挺带感的。
有多少人等着看钟馗会不会翻车,会不会熬不过千夫所指的新英雄门槛?
但都说:怕什么重蹈覆辙,最怕永远原地踏步不敢动弹。
没了悟空的DLC,那就让我们等一等,看钟馗和背后志怪宇宙究竟能卷出个什么花样。
走新路的人,注定被议论,但也最容易踩出新大陆。
毕竟神话本身,不就是一路闯、一路变、一路新生嘛。
你会为钟馗买单吗?
你是否觉得国产3A走出下一步是冒险还是无脑冲?
留言聊聊你的想法,说说你最期待中国神话谁能下一个主角登场?
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、有益、向上的新闻内容,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妥善解决。
灵菲配资-正规杠杆炒股平台-配资知识网站-股票配资网站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