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认为 “不抽烟、不喝酒就不会得胃癌”,却忽视了日常饮食中隐藏的致癌风险。对此,徐浦特聘专家张晖指出,胃癌的发生不仅与烟酒相关,长期食用某些 “家常食物”,也会持续损伤胃黏膜,诱发慢性炎症,甚至悄悄推动癌变 —— 即使不抽烟不喝酒,若这 3 种食物天天吃,胃健康也会面临威胁。
不抽烟不喝酒,不代表 “远离胃癌”张晖主任解释,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,烟酒是重要诱因,但饮食因素的影响更易被忽视:
数据显示,约 30%-40% 的胃癌患者无烟酒史,其发病多与长期不健康饮食、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遗传等相关; 胃黏膜是胃部的 “保护屏障”,若长期被某些食物刺激、损伤,会逐步出现炎症、糜烂、肠化生,最终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胃癌 —— 这个过程往往 “悄无声息”,早期无明显症状,等到出现不适时,可能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展开剩余71%这 3 种 “家常食物” 天天吃,胃黏膜会悄悄癌变以下 3 种常见食物,若每天大量食用,会持续破坏胃黏膜,增加胃癌风险,需格外警惕:
1. 高盐腌制食物:亚硝酸盐损伤胃黏膜
咸菜、腊肉、咸鱼、酱菜等腌制食物,是很多家庭的 “下饭常客”,却暗藏风险:
危害机制:腌制过程中为防腐、提味会添加大量盐分,高盐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,导致黏膜充血、水肿,长期刺激易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;同时,不规范腌制的食物可能滋生细菌,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,亚硝酸盐进入胃内后,会与蛋白质分解产物结合形成亚硝胺(1 类致癌物),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 DNA,诱发突变; 警惕点:每天食用腌制食物(如 1 碟咸菜 + 1 块腊肉),胃黏膜受高盐和亚硝胺双重刺激,5-10 年后慢性胃病风险会增加 2-3 倍,癌变概率也随之上升。2. 过烫食物:高温烫伤胃黏膜
刚出锅的热粥、热汤、火锅等过烫食物,虽能带来 “暖胃” 错觉,却会烫伤胃黏膜:
危害机制:人体胃黏膜耐受温度不超过 60℃,若长期食用超过 70℃的过烫食物,会直接烫伤胃黏膜表层细胞,导致黏膜破损、糜烂;胃黏膜虽有自我修复能力,但长期反复烫伤会让修复 “赶不上损伤”,形成慢性炎症,甚至导致黏膜细胞异常增殖,增加肠化生、异型增生的风险(癌前病变); 警惕点:很多人习惯 “趁热吃”,却不知每天 1-2 次过烫饮食,会让胃黏膜长期处于 “损伤 - 修复 - 再损伤” 的循环中,为癌变埋下隐患。3. 霉变食物:黄曲霉素加速癌变
发霉的花生、玉米、坚果、剩菜等食物,即使切除霉变部分,也可能残留致癌物:
危害机制:霉变食物中易滋生黄曲霉素(1 类致癌物),其毒性极强,即使微量摄入也会被胃黏膜吸收,直接破坏细胞 DNA,诱发基因突变;同时,霉变食物还会滋生杂菌,加重胃部感染,进一步破坏黏膜屏障,加速慢性胃病向癌前病变甚至胃癌发展; 警惕点:很多人因 “节省” 不舍得丢弃霉变食物,或认为 “去掉坏的部分就能吃”,却不知黄曲霉素会扩散到看似完好的部分,每天食用这类食物,会让胃癌风险呈倍数上升。张晖主任:保护胃黏膜,远离 “致癌食物” 需做好 3 点 减少高危食物摄入频率:腌制食物每周食用不超过 1 次,每次控制在 50 克以内;过烫食物放至温热(40-50℃)再吃,避免 “趁热吃”;霉变食物直接丢弃,绝不食用; 多吃 “护胃食物” 平衡风险:日常多吃新鲜蔬果(如西兰花、番茄、苹果),其含有的维生素 C、膳食纤维能促进胃黏膜修复;适量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(如鸡蛋、鱼肉),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; 定期筛查胃部健康:40 岁以上、有胃癌家族史、长期吃高危食物的人群,即使无不适,也建议每年做 1 次胃镜检查,及时发现胃黏膜病变,早干预、早治疗。张晖主任的关键提醒
不抽烟不喝酒不代表 “胃癌绝缘”,日常饮食中的隐形风险更需警惕。“这 3 种‘家常食物’看似普通,却会悄悄损伤胃黏膜、推动癌变 —— 调整饮食习惯,减少高危食物摄入,才能从源头保护胃健康,远离胃癌威胁。”
发布于:上海市灵菲配资-正规杠杆炒股平台-配资知识网站-股票配资网站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