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认得小区东头老李,开了二十多年车,原来跑大客的那种。每次大伙儿在车位旁絮叨起以前大客打黄油的事,他的嘴就停不下来——“那会儿保养,轮子周围都得捣鼓一圈,哪个轴承不抹黄油,拧两程就闷得死死的。”有回群里有人顺嘴问,“我们家小轿车,轮子轴承咋一次油都没上过?不怕咯咯响?”结果又成李哥单口相声现场。
他那阵解放牌,大轴承是分体式老货,外头铁皮壳儿,里头钢珠一颗颗见光。师傅撸着袖子拿毛刷蘸黄油,一圈一圈地抹,真有点馋人。但现在的轿车哪还让你抹油。当年我买第一辆普桑时,邻居老孙就说:“你掰都掰不开……新车轴承都封死了,谁还让你拆着自己上油,整不明白还掉力,铁皮一拆准废!”那会儿也没在意,后来真遇上这活才晓得,挺多弯道。
现在的家用轿车用的是封死的轴承单元,像个铁罐头似的,四周再套一圈橡胶盖,除了拆卸几乎不露缝。大多厂家就是一锤子买卖,厂里直接灌足了润滑脂,密封好,可不需要你后期折腾。有销售还神神叨叨:这叫“终身免维护”,只要不装花活,一辈子不用动。
可往往这类“免维护”最让人糟心。前年我车在高架上,开着忽然左前轮嗡嗡叫,像塞个小马达进去了。起初以为轮胎卡小石头,洗车还折腾半个钟。拖了俩礼拜声音越来越大,开快点像蒸汽机头。邻居瘦猴插一句,“怀疑轴承报废了,赶紧去修理厂检查,不然再卡死你连下桥都下不了。”到修理厂,刘师傅上下摇晃轮胎:“听着吱吱响没?全是旷量,轴承该报销了,别客气换一个。”
刘师傅有句口头禅——“别图省事,轴承有毛病拖着全凭命”。他教的小验法简单,轮胎抬起来,双手往两边一掰,旷了大概率废。还有,跑起来一直“嗡嗡”,再往上提速响得更厉害,这也*基本*是轴承招呼你的。有的拎方向盘,还能顺带抖两下,走怀疑人生那路古迹。
可不新鲜,据头几年我们附近一维修小店的小徐说,部分日系车外圈轴承还偶尔能单独换,尺寸小点,百十块完事。但要碰上某些德系或者冷门进口,轴承与轴头做成压毂,有点毛病整个得一块儿全换,二手零件都不好淘,动辄大几千。不久前一个群友想图省换旧件,结果师傅说:“这东西密封拆开回装,准跑灰进水,得不偿失,糊一出油花你哭都找不着地。”
除了异响、抖动、松动,部分老哥还遇见冷门现象。有一次,微信群里有人说后轮热得烫手,才三十多度天,车轮差点摸不住。结果连群主都纳闷,不是刹车片抱死,就是轴承“巴死”了。那会儿才有人琢磨,轴承真的能把轮毂烧变色。某些款车的轴承一旦缺油,摩擦生热极快,和以前摩擦片蹭冒青烟似的。
有人琢磨开得轻点能养轴承。倒也不是不能。路口师傅说,“过减速带别咣一跳,马路牙子当心点别作死……铁打的轴承也怕捶。”身边有哥们,两年四万多公里,轴承原厂还好好的,逮着一回酒后停进花坛,车轱辘撞了一下,下月就开始出响,后悔都晚了。
提起细节,还有些老车上的小众设计早没人提。95年捷达、桑塔纳那会儿的老轴承孔还能看见个油眼,拿针管可以自己补油。现在全封死,密闭好是好,一旦坏,不如换新保险。另有老司机支招,某些跑山路的面包车,易出轴承高温,建议长下坡路段靠边歇两分钟,镇上旧修理部的老季当年说的,“你不歇,轴承比你还累。”
二手车市场有段子——新手买车开了半年,无缘无故觉得轮胎磨偏,明明连马路牙子都没碰。拉到小店一查,原来底子里轴承早出毛病,换套新货跑了三天就不响了。这样的事,坊间流传多次。甚至有司机用水枪洗车不小心对着轮毂乱喷,时间一长,水气透密封圈进了轴承腔,也是祸根之一。
对比下来,近些年国产品牌对轴承品质也下了本,h6这种七八万级SUV,师傅说,基本十万公里才出问题,不过那会儿配件价比十年前贵了不少。还有传言某进口品牌用的是陶瓷球轴承,寿命比普通钢球更猛,但修起来不一定方便。
讲到这里,记得去年夏天修轴承那天,修车厂里闹腾个半天,刘师傅一边挣脱着把轮子砸下来,一边嘴里还嘟囔,“这玩意坏得看缘分,有时候开十万没事,有的主儿三年就报废。”我那废旧的轴承后来还被师傅收了,说是给徒弟练手拆解,至今也没见再露面。老李在楼道抽烟时还开玩笑,“轴承这东西,想起来就笑,坏了才哭,别瞎省事,该动就动。”
灵菲配资-正规杠杆炒股平台-配资知识网站-股票配资网站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