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3年5月,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的大榆洞,志愿军司令部举行了一次紧急的军事会议。会议地点设在一间临时搭建的简易茅草屋内,时任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的邓华,副司令员洪学智,参谋长李达,以及王建安、许世友、杨勇等各兵团司令员围坐在沙盘前。尽管战争还未完全结束,战场上依稀能听到远处的炮火声,屋内的每个人脸上却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。
经过数次重大战役后,敌人损失惨重,约有近百万兵力折损。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已开始表现出和谈的意愿,唯一坚决拒绝和谈的,便是南韩政府,依旧在大喊着“北上”的口号。胜局几乎已定,战争的结束也只是时间问题。然而,眼下依旧有一个关键问题待解:敌人对于战俘交换问题态度模糊不清,并且偶尔还会有小股敌军发动突袭。
展开剩余85%此次会议的目的,就是商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敌人的“小动作”,让他们不敢再妄动。在会议中,刚被任命为第20兵团司令员的杨勇,信心满满地提出:“给我三支军队,我保证打一场大胜仗,给敌人点颜色瞧瞧!”话音刚落,他还拍了拍桌子,态度坚定,仿佛誓言必胜。
杨勇是我军中公认的猛将,无论是抗日战争,还是解放战争,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,甚至连毛主席也曾高度评价他:“杨勇是员猛将,关键时刻有股虎劲,文武双全,是真正的好同志。”然而,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,杨勇因为担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省政府主席,并且曾被安排进入军事学院深造,错过了前几次战役。直到1953年夏,经过多次申请,他才终于得到了批准,进入朝鲜战场并被任命为第20兵团司令员。
然而,在他刚刚到达朝鲜之际,敌人已经基本被打得没有能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。于是,杨勇主动请战,提出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胜利。然而,杨勇的提议还没等邓华和洪学智等领导发表意见时,第3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却突然站起来,毫不客气地反驳道:“你这样不觉得过分吗?”此话如同一盆冷水泼在了杨勇头上,气氛顿时紧张起来。
不久后,这件事传到了远在北京的毛主席耳中。毛主席得知此事后,紧急下达了一项重要指示。那么,为什么许世友会当众驳斥杨勇?杨勇最终是否如愿以偿地打响一场大仗?毛主席又是如何回应的呢?
自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领四个军跨越鸭绿江,进入朝鲜战场抗击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以来,到1952年底,志愿军已经取得了五次重大战役的胜利,并在上甘岭战役中彻底摧毁了敌人的进攻意志,成功地保卫了朝鲜。美国总统杜鲁门由于一系列失利,最终辞职,艾森豪威尔接任,成为新的美国总统。尽管艾森豪威尔更注重军事,但他依旧无法挽回美国在朝鲜的败局。1953年1月,艾森豪威尔上台后,命令继续在朝鲜坚持抵抗。
毛主席得知美国换了领导人,并且艾森豪威尔仍幻想着能够在朝鲜战场取得一些进展时,他便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明确表态,决定继续抗美援朝,直到彻底胜利:“时间要打多久,我们不要做决定,过去是杜鲁门,以后是艾森豪威尔,或者是未来的美国总统,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,直到完全胜利。”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热血沸腾。
尽管艾森豪威尔试图反败为胜,但他的计划终究无法奏效。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士兵们已做好充分准备,成功挫败了美军在东西海岸进行两栖登陆的企图。在这一背景下,时任“联合国军”总司令的克拉克,在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后,终于提出了谈判的请求,朝鲜战场进入了边打边谈的局面。
然而,南韩政府的李承晚不甘心接受这一结果,继续高喊“继续北进”的口号,并且扣押了大量朝鲜人民军的战俘,企图以此阻挠和谈的进程。1953年4月初的一个深夜,毛主席仍未休息,坐在昏暗的台灯前思索着一个棘手的问题——杨成武,曾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,因健康问题已经被召回。毛主席决定寻找新的接班人,而杨勇则主动提出申请,要求亲赴朝鲜前线。
杨勇回忆起自己从年轻时便投身革命,直至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员猛将,并且数次负伤、屡立战功,始终活跃在战斗的第一线。新中国成立后,杨勇虽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前线,但他始终无法忘记战场的火热,直到得知中央军委正在寻找合适的指挥员时,他便毫不犹豫地写信请求出征。
接到毛主席的召见后,杨勇亲自赶到中南海,见到毛主席时,他的情绪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。毛主席见状,温和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笑着说道:“我记得你一直敢想敢做,今天怎么这么紧张?”杨勇深吸一口气,才坚定地回答:“报告主席,我愿意去朝鲜!”
毛主席点头称赞:“你的信我已看过,朝鲜战场急需你这样的人,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。”杨勇在保证“不胜不归”后,正式接到命令,担任第20兵团司令员,支援朝鲜战场。
杨勇到达朝鲜后,立即提出了要打一场大胜仗的提案,要求动用三支军队。然而,这一提议引起了许多将领的反对,尤其是许世友,认为在和谈的关键时刻进行进攻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伤亡。邓华则提出,先将争议上报中央,最终毛主席回电,明确表示:“给敌人致命打击,很有必要!”有了毛主席的支持,杨勇毫不犹豫地展开了行动。
1953年7月13日,杨勇指挥的第20兵团发动了金城战役,历时五天,歼灭敌军5万余人,最终迫使美军代表签署了《朝鲜停战协定》。这场战役为朝鲜停战协议的达成奠定了基础,也让“联合国军”深刻意识到,他们已经彻底败北。
金城战役的胜利,成为朝鲜战争的转折点。杨勇因这一杰出贡献,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,并在开国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上将军衔。在70年代末,当越南挑起边境冲突时,杨勇依旧亲自挂帅,指挥自卫反击战,再次保卫了祖国的边疆。他的“虎劲”与敢想敢做的拼劲,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,也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,成为军魂的象征。
发布于:天津市灵菲配资-正规杠杆炒股平台-配资知识网站-股票配资网站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